“家长说过的话,孩子们都会记得!” 01 语言是把隐形的利刃 一位在事业上比较如意的朋友,在聊起孩子教育的时候,颇为自豪地对我说: “孩子啊,绝对不能夸,越夸越调皮。你得让他从小经历坎坷,长大了才能处事不惊。你看我,从小被我爸骂到大,心里就一心想着要超过他,所以现在就成功了嘛!” 而他口中所说的坎坷,就是这样的:
这就是所谓的“恐惧让人成长”。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天使,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待自己亲生的孩子都能恶语相向,用语言一次次伤害他们? 网上有段很经典的话,充分解释了这一现象:父母怎样对待他们的孩子,他们就有着怎样的问题。
看完这些,你还要撒泼似的用语言的利刃继续伤害孩子么? 02 总是吼孩子的父母养不出贴心棉袄 “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和我说话?”这是很多父母都爱问的问题。 我有一个刚上大学的表弟,他经常抱怨他妈妈不管不顾的缠着他说话,可除了谈学习和比较谁更聪明,他们根本谈不到一块去,因而他总是对他妈视若空气。 刚开始的手我认为表弟是叛逆期,后来才知道是他妈妈太过专横和无礼。表弟说自己打球不小心扭伤了脚,他妈妈就指责他学生不该玩这些;表弟说最近学习有点难,他妈妈就说谁谁谁的成绩有提高了20分…… 在他们的对话中,他妈妈总是把“你不对”、“你应该像谁学习”挂在嘴边,因此聊天变成说教,表弟也就越来越抗拒和母亲相处。所以说,很多时候不是小孩不愿意沟通,而是大人在无形之间把天聊死了。 在这季的《爸爸去哪儿》里,陈小春和儿子Jasper的相处就让很多观众捏了把汗。他对儿子动不动就是吼,然后眼神凶狠,极度缺乏耐心,也让儿子对自己总是怕怕的,没有正常父子之间的亲密感。 记得某本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: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盘上,借机对孩子说教,但这种方式反而会迫使孩子根本不想听话。”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,糟糕的沟通方式,会毁掉一段关系,哪怕那是最为人珍爱的亲情。只有良好的沟通、耐心又诚恳的话语,方能雕琢出亲密温暖的亲子关系。 作为家长,你们真的好好说话了吗? 03 最高明的家长都这样说话
孩子上学后,在学习、同伴交往、师生关系方面会有各种不适应,有孩子能掌控的,也有孩子畏难的,有进步也有退步,有成功的事情也有失败的伤心。 所以家长要有理智、客观的心态,孩子报告好消息能好好说话,孩子说没考好也能够好好说话。如果孩子没考好家长就气势汹汹,其结果孩子就只敢报喜。
家长守信用,对孩子说到做到很重要。有时候父母答应带着孩子出去玩,结果因为工作而失约。或是答应孩子成绩上升就给奖励,结果孩子拿回试卷却忘得一干二净。 失去孩子的信任不需几次,只一两次就够了,家长要特别检点自己,要守信用,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。
孩子的话有时候会显得天马行空和搞笑,这时家长需要耐着性子认真听,这时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关注。 这种信号是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尊重他的想法,能看见自己的努力,会加快亲子关系的紧密沟通,对孩子的性格起积极的帮助作用。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成长。试想一个成年人,若上班每天被领导说笨、没用,他会作何感想?何况对孩子们恶语相加的还是亲生父母。 这种粗暴、负面的家庭教育方试教育出来的孩子,只会越来越自卑、没有安全感。无疑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。 |
上一篇: 没有了